> 2024-10-02

碳權交易10/2正式啟動  減量額度6專案公開閱覽

國內碳權交易10月2日將正式啟動,因國內碳權商品有14天公開閱覽期,須在碳交所的「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公告噸數、價格等資訊,目前有中鋼、奇美、台北101等6案公開,1公噸交易單價2,500元至4,000元不等,數量總計共6,080公噸。 台灣開發碳權的金錢、人力等成本高,廠商耗費心力頗多,產業人士指出,每公噸國內碳權的開發成本多落在1,000元至3,000元間,意即雖然國內碳權價格高於國際,但部分案件可能僅損益兩平。另,各專案在正式交易後30天始得調整價格。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指出,台灣碳交易市場尚在初期發展階段,買賣雙方還須磨合,而後市場會自行調節價格,以反應供需狀況與投入成本,待碳交易市場邁向成熟、碳費制度也穩定後,價格會自然產生上下限,首波買家估計主要是為環評抵減購買。

> 2024-10-01

台灣中油獲頒「亞太傑出企業獎」 優異勵志品牌獎 董事長李順欽 同時獲頒卓越企業領袖獎

台灣中油公司首次參加「亞太傑出企業獎(Asia Pacific Enterprise Awards, APEA)」,在亞洲16個國家的參獎企業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異勵志品牌獎」,董事長李順欽也榮獲「卓越企業領袖獎」,顯示台灣中油各領域經營成果,倍受海內外專業機構高度肯定。 亞太傑出企業獎9月13日於台北君悅酒店舉辦頒獎典禮,該獎項由亞洲企業商會自2007年起舉辦,參與企業涵蓋亞洲多國及地區,目的在表彰亞太區域具有遠見卓識的商業領袖和企業,為國際上優秀企業和領袖的重要認證,至目前為止,已有16國2,000多個企業及領袖參與,歷屆得獎者遍及國內外知名企業及具權威聲望的企業領袖。 榮獲「卓越企業領袖獎」的李順欽董事長面對公司轉型的外部環境衝擊,在第一線與內部員工溝通、辦理多場次世代對談,並藉由參與外界各項座談、研討會,溝通與宣揚台灣中油綠能轉型與永續理念,塑造國營事業ESG新標竿。

> 2024-10-01

台灣中油研發專利軟碳負極材料導入MIT電池  首度在台南市提供電動機車換電服務

台灣中油公司以自行研發之專利軟碳負極材料,導入MIT 國產電動機車電池,搭配快充型換電系統,於9月11日舉辦電動機車換電服務發表會。台灣中油首度在台南市提供機車換電服務,初期預計設立22 個換電站,共同打造低碳環保城市。 台灣中油推出的軟碳電池榮獲2023台灣精品獎銀質獎之肯定,國產自製率85%以上,是「正港」的MIT優質電池,且具備「快、長、高」即快充、長壽命及高安全性三大特性;快充型換電系統可在20 分鐘之內充滿80%電量;軟碳電池即便是在快速充電的情況之下,仍能保有3,500次以上的循環壽命,遠高於業界平均;此外,電池在充電過程中,溫度升高幅度比較小,低溫升的特性,也提高換電服務的安全性。 此次台灣中油推出的換電服務採「車電分離」商業模式,讓機車廠商能全心投入車輛研發及製造,台灣中油提供電池材料製作電池,讓消費者能以更合理的價格購車,並依需求彈性選擇電池租賃費率,提高選換電動運具之意願。

> 2024-10-01

TOYOTA日規車 將台灣製造

和泰集團旗下製造廠國瑞汽車成功爭取日本豐田(TOYOTA)NOAH 及VOXY車款在台生產,於2026年開始自台灣整車回銷日本,除創雙方合作史上首例,亦為台灣汽車史上暌違近15年後,再有整車回銷日本,且為豐田本廠罕見於日本及海外雙線生產在國內銷售的車款。 藉協助日本豐田生產NOAH及VOXY,除有助於國瑞填補廂型車SIENTA即將停產的產線空缺,和泰集團也成功說服豐田採行供應鏈在地化,盡可能直接採用台廠供應零件。 豐田啟動「台灣製造」,因是兩大集團攜手以來的回銷首例,無論是豐田或和泰集團都相當重視,除台灣負責的主管多次飛往日本報告,據悉,豐田方面亦有高層親自來台交流了解。 國瑞接下這項史無前例的任務後,與供應鏈廠隨即展開密切互動,隨案子確立,更於8月底在桃園某飯店低調宴請供應鏈廠商,誓師表達合作誠意。國瑞總經理古屋敷博文近期也逐一拜訪供應鏈廠商,實地視察零件生產線。據了解,為配合NOAH 及VOXY 於2026 年開始回銷日本,台廠供應鏈被要求最慢將於明年第四季開始出貨國瑞。

> 2024-10-01

美國芝加哥IMTS開展  台灣工具機廠展現雙軸轉型實力

由美國機械製造技術協會(AMT)主辦的國際製造技術展(IMTS 2024)在9月9~14日於芝加哥盛大開展,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TMBA)號召會員廠商共同參展,包括永進機械、百德機械、東台精機、慶鴻機電、鍵和機械、三鋒機器、邁萃斯、邁鑫機械、銅翌機械、大光長榮、上銀科技、旭陽精機、健椿工業、勤堃機械、正河源等超過36家會員廠商參展。 另,工具機公會於IMTS展覽期間,為協助台灣展商宣傳,於東館與南館共設立2座KIOSK資訊台,透過廣告設置提升台灣品牌知名度。 IMTS展是美國西部最大的製造科技展會,同時也與德國EMO展、日本JIMTOF展齊名,並列為全球前3大工具機展之一,吸引超過110個國家的參觀者。

> 2024-10-01

俄羅斯超越美國 成歐盟第二大天然氣供應國 近2年來首次

布魯塞爾顧問公司Bruegel報告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季歐盟國家由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總量,近兩年來首度超過了由美國進口的規模,並成為歐盟第二大的天然氣供應國。 挪威仍然是歐盟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第二季提供了239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 數據顯示,4月至6月期間,歐盟從俄羅斯進口了約127億立方公尺天然氣,超過了從美國進口的123億立方公尺。 直到2022年初戰爭爆發之前,俄羅斯一直是歐盟最主要的天然氣供應國的頭把交椅,但在戰爭之後,基於重重限制,許多歐盟國家減少了從俄羅斯的進口。 今年早些時候,歐盟發起第14輪對俄制裁,並首次將俄天然氣產業納入制裁之列。不過,歐盟國家對俄天然氣的進口卻持續成長。今年上半年,歐盟從俄進口的天然氣超過2023年上半年的規模。目前,歐盟國家對俄天然氣的進口,已達到其進口總量的15%。

> 2024-10-01

EIA估今年美國石油需求趨穩  油價將因庫存減少於Q4回升

美國能源情報署(EIA) 9月10日公布月報預估今年美國石油需求成長將趨穩,提供看空油市的另一新指標。此外該機構還預測,由於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延長減產至今年12月導致庫存進一步減少,基準原油價格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回升。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9月10日在接連利空消息重擊下一路崩跌,先是OPEC +再度下修今、明年石油需求成長預期,原因是中國需求疲軟與綠能轉型,與此同時EIA也釋出美國今年需求趨緩的消息。此外,墨西哥灣向北移動的熱帶風暴「弗朗辛」(Francine)強度加大,促使石油鑽探企業撤離工作人員並暫停部分海上原油生產。 根據報告,EIA預估美國今年的石油消費量將穩定在每天2,030萬桶,與上月年增1% 的預測有所改變。儘管如此,由於OPEC +的產量下降,全球石油消費量預估將以每天100萬桶的速度成長,今年油市將出現供應短缺。

> 2024-10-01

馬石油Petronas上半年淨利324億馬幣,年減19%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2024年上半年淨利受國際石油與天然氣市場動盪影響,較2023年同期銳減19%。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表示,受國際石油與天然氣市場動盪影響,該集團2024年上半年淨利較2023年同期銳減19%至324億馬幣(約74.48億美元),惟營業額微增1.6%至1,717億馬幣(約394.7億美元);下游產業續為集團營業額最大貢獻來源。 與此同時,2024年上半年馬石油公司總資產從7,733億馬幣(約1,777.7億美元),增加3.27%至7,986億馬幣(約合1,835.86億美元)。上半年資本支出為257億馬幣(約合59.0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20.09%,主要用在上游業務開發與勘探活動;其中國內的資本支出較去年同期增長18%。 該公司上游活動仍以碳氫化合物為主,同時聚焦低成本與低碳排放產品,並積極發展碳捕集與封存計畫(CCS)科技。

> 2024-10-01

阿拉伯首座核電廠竣工,象徵該國能源發展重要里程碑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於2024年9月5日宣布阿拉伯國家首座核電廠落成,象徵該國能源發展重要里程碑。位於阿布達比之巴拉卡核能電廠(Barakah Nuclear Energy Plant) 第 四座反應爐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後,每年將產 生40 兆瓦小時電力,相當於紐西蘭全年用電 量,並滿足該國25% 的電力需求。巴拉卡核 電廠電力將供應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阿 聯鋼鐵公司及阿聯全球鋁業等核心企業。 巴拉卡核電廠自2020 年啟用第一座反 應爐以來,逐步擴展至此刻完工。阿聯總統 Sheikh Mohammed bin Zayed 稱許此邁向實 現碳中和重要一步之成就。並強調阿聯將繼 續優先考慮能源安全及可持續發展,造福國 家及人民。 阿聯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重要成 員國之一,儘管該國經濟基礎仰賴石油,但 政府計劃至2050 年讓可再生能源覆蓋50% 之能源需求。阿聯亦積極發展其他能源,包 括天然氣發電站及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廠,確保能源多樣化及可持續性發展。

> 2024-10-01

中國經濟沒起色  OPEC二度下修全球石油需求展望

9 月10 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發佈 最新月報,二度下修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展望, 理由是中國新一輪經濟數據表明,該國景氣持 續低迷,為拖累油市需求前景的最大因素。 OPEC 9 月10 日發表9 月月報, 預估 2024 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比2023 年增加203 萬桶/ 日,達到1.0424 億桶/ 日,較8 月預 估的211 萬桶/ 日下修約8 萬桶/ 日。 2025 年全球石油需求則估計增加174 萬 桶/ 日,達到1.0599 億桶/ 日,同樣低於8 月預估的178 萬桶/ 日。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OPEC 兩個月來第 二度下修該預測值。OPEC 在月報中指出, 主要因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不振,並積 極推動清潔能源轉型,對石油需求造成壓力。 另方面,中國房市趴倒在地,加上液化天 然氣卡車和電動車日益普及,也對汽、柴油消 費需求有負面影響,恐難見到強勁需求成長。

> 2024-10-01

蘇格蘭Grangemouth煉油廠明年關閉,將轉型成燃料進口碼頭和配送中心

英國蘇格蘭僅存的Grangemouth 煉油廠 將於2025 年夏天關閉,2025 年4 月至6 月 期間改造成燃料進口碼頭和配送中心,該工 廠佔地1,700 英畝,係蘇格蘭最大的工業綜合 體,該公司表示將與煉油廠的475 名員工進 行協商,預計未來兩年淨裁減約400 名員工。 英國聯合工會(Unite) 秘書長Sharon Graham 表示,蘇格蘭不僅將失去最後一座 煉油廠,還將失去其80% 的燃料來源,因為 該煉油廠生產蘇格蘭、英格蘭北部和北愛爾 蘭等地區使用的大部分汽油、柴油、暖氣油 和航空燃料,並將部份責任歸咎英國政府。 英國能源安全與淨零碳排部與蘇格蘭政府 皆對該關閉決定深感失望。並並承諾各提供 1,000 萬英鎊新資金,用於現場能源轉型項目 並支持技能培訓。英國工會(Unite) 將此次關 閉描述為工業破壞行為,引起該工廠成員憤 怒,並威脅到相關供應鏈公司的數千個工作。

> 2024-10-01

丹麥、印度合作推動綠色航運,冀2050年前實現航運氣候中和

丹麥商務部部長Morten Bødskov 和丹 麥船務公會主席Anne H. Steffensen 在丹麥 財經媒體Finans 發表社論指出,丹麥雖為小 國,但在航運領域擁有悠久歷史,為全球重 要海洋大國。從維京時代至今,丹麥在國際 航運扮演重要角色,並強調如果沒有國際合 作,綠色轉型將無法實現。如果沒有綠色船 舶,綠色轉型將無法實現。 丹麥與印度同為聯合國海事組織(IMO) 成員,雙方均設定在2050 年前實現航運氣 候中和之目標。丹麥近期派出代表團訪問印 度,以強化雙方在綠色航運方面合作。丹麥 在航運、物流和技術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與印度加強合作對於綠色轉型極具重要性。 丹麥公司目前在印度僱用超過9 萬名員 工,印度為丹麥公司海外僱用當地員工第二大 之國家,僅次於德國。丹麥與印度於1949 年建立外交關係,兩國合作穩固,並於2022 年 建立再生能源和減碳之綠色戰略夥伴關係。

> 2024-10-01

南非政府期盼更多私人投資參與Sapref煉油廠重建計畫

南非礦產和石油資源部(Department of Mineral & Petroleum Resources) 部長 Gwede Mantashe 近期對外宣稱,希望在德 班重新建造Sapref 煉油廠,以提高南非的煉 油能力,並尋求更多私人投資參與重建計畫, 而非僅依賴南非政府提供資金。 Sapref 是南非最大的煉油廠,由英國石 油南非分公司(BP SA) 和荷蘭皇家殼牌石油 公司(Shell) 共同經營,該煉油廠的產能為每 天18 萬桶,全面運作後預估可承擔南非約 35% 的煉油能力。 兩家公司自2022 年2 月宣布實施支出凍 結並暫停Sapref 煉油廠營運後,Sapref 至今 已暫停營運兩年多之久。

> 2024-10-01

德意志銀行:德國汽車業13萬人工作面臨不保

福斯汽車(Volkswagen) 日前宣布考慮裁 員並關閉工廠,顯示德國汽車產業正深陷危 機。德意志銀行分析,德國汽車業生產與就 業間的平衡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干擾。德國的 汽車產量自高峰期以來下降23%,但同時間 的就業人數僅下降8%。該銀行研究部汽車專 家Eric Heymann 表示,汽車業生產力下降, 將帶來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商的員工過剩。 根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2018 年的數據, 在德國汽車生產高峰期,德國汽車產業約有83 萬人就業。自此產量下降23%。在生產力 相同的情況下,這相當於約64 萬人的就業機 會。但事實上,就業人數只下降8%。目前 汽車業約有77 萬名從業人員,估約13 萬個 工作崗位過剩。 當前汽車業的疲軟不僅僅是經濟衰退, 德國國內汽車產量的下降部分是結構性的原 因。這多少也與電動車的變化有關,將導致 德國總增加值的淨損失。

> 2024-10-01

義大利冀提前評估歐盟2035年 全面汽車電動化目標,確保順利轉型

義大利對於電動車產業的未來發展與歐 盟意見分歧。企業暨義大利製造部(MIMIT) 部長Adolfo Urso 針對《歐盟綠色政綱》 (European Green Deal) 2035 年逐步淘汰燃 油車的目標,於2026 年就進行階段性評估 之時程,提案要求提前至2025 年重新評估, 以避免長期不確定性引發社會動盪,並確保 歐盟汽車產業順利轉型。 義大利基礎建設暨交通部部長Matteo Salvini 表示,不僅義大利對2035 年汽車全 面電動化目標有所疑慮,德國等汽車產業大 國亦產生懷疑,爰可能促成兩國之間的策略 聯盟。 歐洲汽車產業面臨的競爭力問題是這場 爭議的核心。中國在電池生產和成本具備優 勢,給歐洲汽車業帶來嚴峻挑戰。德國福斯 集團(Volkswagen) 甚至提出可能關閉部分工 廠,指出疫後銷售大幅萎縮的嚴重困境,凸 顯歐洲市場面臨的未來不確定性。企業暨義 大利製造部U 部長警告,若不儘速採取具體行動,在電動車轉型投資缺乏確定性,加上 無法與亞洲製造商競爭的情況下,歐洲汽車 產業可能面臨崩潰風險,並將對歐洲的經濟 與社會產生嚴重影響。

> 2024-10-01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籲歐盟展延 實施2025汽車與貨車碳排放標準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 呼籲歐盟 執委會展延實施新的碳排目標,因為電動車 市場的衰退,恐讓製造商面臨數十億歐元罰 款的風險,該協會表示,今年1 月至7 月歐 盟所有新車註冊中,全電動車僅佔12.5%, 遠低於 2025 年生效的汽車/ 貨車碳排放標 準,該協會也希望原訂於2026 年和2027 年 實施的二氧化碳法規審查能提前至2025 年。 該協會董事會表示,如要徹底達成零碳 目標,該產業仍面臨些許挑戰,像是充電與 氫能充電基礎建設不足,以及缺乏具競爭力 的生產環境、可負擔的綠色能源、購買與稅 務獎勵,以及安全的原物料、氫氣與電池供 應等,且經濟成長動能、消費者接受度以及 對基礎設施的信任度也發展不足,該協會指 出歐盟執委會需要採取緊急且有意義的行 動,以扭轉下滑趨勢、恢復歐盟產業競爭力 並提升戰略韌性。

> 2024-10-01

策略轉向! Volvo宣布放棄「2030年全電動車販售」藍圖

隨著全球電動車割喉戰越演越烈,瑞 典汽車大廠富豪(Volvo)9 月4 日宣布放棄 2030 年實現全電動車的目標,最重要的理由 是「在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和需求降溫趨勢下,公司策略需要務實和變通」。 早在Volvo 宣布棄守「全面」發展電 動車之前,包括德國汽車製造商梅賽德斯- 賓士(Mercedes-Benz Group)、福斯汽車 (Volkswagen) 都已陸續宣布改變其電動車策 略。據報導指出,許多汽車大廠都面臨電動車 需求下滑的困境,部分原因與電車價格較高、 民眾無力負擔,以及充電站不夠普及有關。 富豪汽車執行長羅旺(Jim Rowan) 坦言, 「我們堅信電動車是我們的未來;但顯然邁 向電動車的過程不會是一條直線,客戶和市 場改變的速度也不盡相同」。並強調,Volvo 將保持務實且變通,同時在電氣化和永續發 展方面,維持領先地位。 Volvo 當前目標設定在2030 年前,在全 球銷售的90% 至100% 車輛,要由全電動和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PHEV) 所組成;另外 在必要的情況下,能加入約10% 的中度混合 動力車款(Mild hybrid) 也就是輕油電車。

> 2024-10-01

中國新車價格戰  致前8月車市損失1,380億人幣

據報導,中國汽車行業「價格戰」愈演 愈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9 月23 日表示, 已就「價格戰」引發經銷商資金鏈斷裂問題, 向政府部門呼籲並遞交《關於當前汽車經銷 商面臨資金困境和關停風險相關情況的緊急 報告》。據悉,今年前8 月「價格戰」已致 使新車市場整體零售累計損失1,380 億元( 人 民幣,下同),對行業健康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上述提到,現階段汽車經銷商面臨的兩 大主要問題,一是消費不振和廠家批發量的雙重壓力使得經銷商庫存維持高檔,為降低 資金壓力和融資成本,經銷商被迫低價拋售 求生;二是「價格戰」使得進銷倒掛嚴重, 經銷商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同時又面臨融資 到期履約困難壓力,經銷商恐經營回款斷流, 資金鏈斷裂風險陡增。 目前經銷商現有流動資金維持時間已 壓縮到極限,根據協會監測數據,截至今 年8 月,經銷商進銷倒掛數據最高已達負 22.8%,較去年同期惡化10.7 個百分點。《報 告》根據協會專家相關數據分析,8 月新車 市場的整體折扣率為17.4%,今年前8 月, 「價格戰」已導致新車市場整體零售累計損 失1,380 億元。

> 2024-10-01

中國:全年拚實現200萬輛低排放標準乘用車退出

中國國家發改委9 月23 日就「兩新」政 策總體進展成效有關情況召開專題新聞發布 會。中國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 昕在會上表示,在政策帶動下,8 月新能源 汽車零售達到102.7 萬輛、月增17%,新能 源汽車滲透率連續兩個月突破50%。預計全 年將實現200 萬輛低排放標準乘用車退出。 趙辰昕指出,中國汽車保有量超過3 億 輛,透過以舊換新提高這些存量產品的能效 水準,將有助於降低中國整體能耗水準和碳 排放強度。 在汽車報廢更新方面,趙辰昕指出,對 購買新能源乘用車或2.0 升及以下排量燃油 乘用車,分別補貼2 萬元( 人民幣,下同) 和1.5 萬元。

> 2024-10-01

燃油車需求下降,福斯上汽合資汽車恐關閉中國工廠

由於市場對燃油汽車的需求下降,福斯 汽車(VW) 及其中國合作夥伴上海汽車集團 正在縮減規模,並考慮關閉在中國的一家工 廠。福斯旗下車款Passat的生產及部分工人, 也因此將從南京轉移到附近的另一家工廠, 惟目前尚無具體的時間表。 多年來, 總部位於德國下薩克森邦 Wolfsburg 市的福斯汽車一直是中國市場上 最成功的汽車製造商。然而,由於國內外競 爭日益激烈,市占率近來有所下降,目前福 斯正與上汽集團、小鵬汽車等合作夥伴共同 開發新車型,以重新贏回顧客青睞。同時, 上汽福斯合資企業也將考慮提高旗下品牌 「Skoda」的銷售量。該品牌汽車目前僅占 銷售的1%,而2017 年的占比為17%。 2023 年,上汽福斯汽車銷量120 萬輛, 比2017 年減少43%。2024 年春,內部人士 表示,上汽集團打算在與福斯汽車、通用汽 車的合資企業中裁員數千人。

> 2024-10-01

蔚來擬收購Audi比利時車廠 以規避歐盟關稅

據報導,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蔚來據報擬 收購奧迪在比利時的車廠。外媒報導,蔚來 希望在歐洲建立生產線,以規避歐盟對中國 進口電動車徵收關稅。 報導中提到,若歐盟下週投票表決通過 相關決議,蔚來後續出口至歐盟的電動車, 每輛將被徵收20% 關稅。蔚來目前在中國合 肥有兩家工廠,第三家正在建設中。陸媒亦報導,蔚來最近派代表團到訪比利時,並計 劃(9/23) 前,向奧迪母公司福斯集團提交報 價。 此外,蔚來旗下子品牌樂道首車L60 於 9 月19 日正式上市,L60 整車標準續航版售 價20.69 萬元( 人民幣, 下同) 起,長續航版 23.59 萬元起。另採用BaaS 電池租用服務, 樂道L60 則只需14.99 萬元起。樂道L60 可 共享蔚來的換電體系,交付即享3 分鐘全自 動換電服務。

> 2024-10-01

比亞迪總員工數逾90萬 研發人員總數全球車企第一

綜報導,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 理李雲飛9 月13 日表示,比亞迪員工總數 突破90 萬,是5,300 多家A 股上市公司中 員工人數最多的,比第二名還要多40 多萬 人。李雲飛亦指出,比亞迪90 萬員工中,技 術研發人員近11 萬,是全球研發人員最多的 車企,且過去兩年還招聘了近5 萬名優秀應 屆大學生,持續助力大學生就業。 據悉,比亞迪集團旗下包括汽車、軌道交 通、電池、電子等業務,近年來汽車業務表現 突出。截至去年12 月,比亞迪員工總量已經 超過了70 萬人。去年比亞迪新招了3.3 萬名 研發人員,研發人員總人數超過了10 萬人。 此外, 比亞迪去年校招總人數達到 3.18 萬人,其中碩士和博士的整體占比達 61.3%。3 萬多名應屆生中,有80.8% 的人 員將投入到研發工作。今年7 月超過萬名 應屆畢業生入職比亞迪,其中碩博占比近 70%,研發人員占比近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