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1
長城汽車巴西廠投入生產;二廠進入選址
長城汽車宣布,巴西工廠生產線近日正式投入運作,該廠組裝的首款預量產車型為哈弗H6汽油版、混動版SUV。據悉,目前巴西工廠共有530名員工,預計年底將增至1,000人;初期產能為每年3萬輛,預計將在2028年達到5萬台的產能。
長城國際總裁史青科表示,已開始為第二間工廠尋找合適地點,雖然公司首家工廠每年產能為5萬輛汽車,但最終目標是在巴西銷售25萬至30萬輛汽車,包括國產汽車及進口汽車。
長城巴西機構關係總監Ricardo Bastos表示,公司有可能會透過整合來建造更大的工廠,但亦有機會從頭開始建造廠房,預計在明年中會做出最終決定。長城預計今年在巴西的汽車銷量將達到3.6萬輛,較去年增長23%,高於今年較早時預測的3.1萬輛。
> 2025-09-01
精進淨零轉型專業!中油煉製事業部 暨大林煉油廠 參加「ISO 14067內部查證員」專班
為響應政府淨零排放政策,並落實永續經營之理念,由中油公司煉製事業部環保室主任與政風室主任帶領大林煉油廠技術組經理等主管,於8月20日起一連三日參加市政府淨零學院所舉辦之「ISO 14067內部查證員」中油專班訓練課程,以精進企業淨零轉型作為,展現煉製事業部暨大林煉油廠積極參與並推動永續環境的決心,期盼與社會攜手共創永續未來。
本次課程內容著重於產品碳足跡(CFP)計算方法,透過案例說明產品碳足跡量化的標準要求,使受訓人員能將所學應用於企業運作中,進一步掌握其產品供應鏈的溫室氣體排放行為,同時,課程亦引導學員設法找出製程改善與節能減碳的多重商機,協助企業因應未來碳關稅制度的潛在衝擊。
中油公司煉製事業部大林煉油廠長期以來積極推動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相關政策,除持續精進製程技術外,也積極參與各項專業培訓課程,藉由不斷學習來邁向淨零轉型之目標,打造與社會各界共好的永續未來。
> 2025-09-01
台船環海提前完成海龍離岸風場73座水下基礎安裝,彰顯施工效率
台船轉投資子公司台船環海2025年8月20日宣布,已提前完成「海龍離岸風電計畫」73座套管式水下基礎安裝工程,進度超前。這是繼今年6月完成219座基樁施工後的另一重要里程碑,規模為國內最大。施工由自建「環海翡翠輪」負責,團隊克服台灣海峽惡劣海象與颱風季挑戰,展現強大專案管理能力。海龍風場總裝置容量超過1GW,完工後可供應逾百萬戶家庭用電。業界認為,此舉不僅提升台灣海事工程能量,也有助於培養本土專業人才,對國家能源轉型及產業自主化意義重大。
> 2025-09-01
嘉實多液冷布局與在地產業鏈合作盼攜手台廠搶占AI運算商機
潤滑油品牌嘉實多(Castrol) 8月5日於亞太區最大規模的開放運算計畫高峰會(OCP APAC Summit),由資料中心與熱管理全球總裁黃建棠領軍,發表因應AI時代的液冷解決方案,並強調與伺服器、機櫃及散熱大廠的合作,盼與台灣業者共建生態系。
隨著AI晶片功耗動輒破千瓦,資料中心面臨前所未有的散熱挑戰。嘉實多此次同步展示水性冷卻液PG25(應用於直接晶片冷卻)及油性冷卻液DC15、DC20(浸沒式冷卻),展現同時掌握當前主流與未來趨勢的雙軌技術實力。
黃建棠表示,業界已有九成專家認為液冷將是未來解方,預期2030年前多數資料中心將轉向液冷。嘉實多的優勢不僅在於冷卻液產品,更能透過跨領域團隊,與ODM、OEM及系統整合商協作,提供兼顧效能與永續的最佳化熱管理方案。
嘉實多看好亞太市場潛力,並視台灣為全球AI伺服器供應鏈核心,策略上將與台灣ODM、OEM廠商深度合作,讓液冷產品自設計初期即納入「參考設計」,隨伺服器銷往全球,實現雙贏布局。
> 2025-09-01
電動三輪車Lean3單日企業預購 飆破500台 年底開放個人預購
台日合作Lean Mobility 在8月20日時,針對都市推出微型電動車Lean3,啟動第一階段早鳥限量企業預購(B2B),Lean Mobility發出消息,由於預購狀況超出目標,第一階段早鳥預購已提前於8月25日週一中午截止。
Lean Mobility 表示,8月20日啟動Lean3第一階段早鳥限量企業預購,每台Lean3訂金為5,000元, 一天預購就突破500台,整體預購狀況也超出產能,因此Lean Mobility決定提前結束企業預購,Lean Mobility目前公布企業早鳥預購價為29.9萬元,預計交期將在2026年8月後,接下來將準備迎接第二階段的預購。
> 2025-09-01
鴻海、三菱FUSO再簽合作備忘錄 搶攻電動巴士市場
三菱FUSO卡車˙ 巴士公司(Mitsubishi Fuso Truckand Bus Corporation, MFTBC)與鴻海8月22日宣布,雙方已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投入在零排放巴士領域的戰略合作,以鴻華先進所研發的MODEL T與MODEL U為推進基礎,目標是強化FUSO品牌並推動新款「日本製造」巴士的研發。
根據合作計畫,雙方將透過旗下子公司,三菱FUSO卡車˙巴士製造公司(Mitsubishi Fuso Bus Manufacturing Co., Ltd., MFBM)與鴻華先進科技,在ZEV巴士的研發、生產、供應鏈管理與銷售領域展開合作,並以鴻華先進所研發的MODEL T與MODEL U為推進基礎。
四家公司將以本次MOU為基礎,進一步探討未來的商業模式,目標是強化FUSO品牌並推動新款「日本製造」巴士的研發。透過此項合作,雙方將提供更多元化的產品,滿足快速演進的巴士市場需求,同時實現永續的業務成長。
MFBM將作為主要營運平台,負責在目標市場中,推動巴士的研發、生產與商業化,並將評估引進「日本製造」的內燃機巴士(ICE)及零排放巴士(ZEV)至相關市場。在性能與安全性方面具備卓越實績的全尺寸巴士MODEL T,已於台灣主要城市的公共運輸系統投入商業營運,而中型巴士MODEL U則在簡潔設計中,展現高度的靈活性與多功能性,因應不同場景的移動需求。
> 2025-09-01
關稅未定衝擊 車市7月大跌兩成 拖累零售業連四黑
台美汽車關稅談判遲未拍板,市場持續觀望,車市買氣急凍。經濟部統計處8月26日公布7月零售業營業額3,884億元,年減3.6%,連續第四個月負成長,其中汽機車零售業跌幅最深,年減19.7%,已連五黑,成為拖累零售業主因。
統計處指出,7月原是汽車經銷商強力促銷檔期,照理應能帶動買氣,但因美方要求台灣汽車進口零關稅,加上市場預期貨物稅可能調降,消費者多選擇延後購車,導致銷售比6月更慘。副處長陳玉芳表示,關稅不確定性確實壓抑消費意願,回溫時點仍難判斷。
零售業其他品項同樣受衝擊,布疋與服飾品零售業年減4.6%,量販店也減少1.6%,主因國際經濟前景不明,加上出國潮帶走部分消費力,以及中元節採買旺季比去年延後,進一步壓抑買氣。
相較之下,餐飲業則逆勢上揚,7月營收達871億元,年增2.8%,成功由黑翻紅。專家分析,外食需求與內需市場仍具支撐力,但耐久財消費受政策與景氣影響較大,短期內車市壓力恐難緩解。
> 2025-09-01
機械公會:7月機械出口連六紅 惟關稅+ 匯率損競爭力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8月11日公布今年7月機械出口值達27.93億美元,年成長13.4%,為連續6個月呈現成長,但以新台幣計算7月出口值僅年增1.8%;公會表示,受今年新台幣升值影響,企業實質收入減少;而美國日前公布對台關稅稅率為20%,對等關稅疊加原有稅率,加上台幣強升的影響,將嚴重影響機械產業的出口競爭力。
機械公會公布今年7月機械出口值達27.9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4%,若以新台幣計算約815.29 億元,年增1.8%;累計今年1 至7 月的機械出口值為177.10億美元, 年增6.5%; 若以新台幣計價約5581.69億元,年成長5.1%。
觀察出口主要市場,公會指出,今年前7月台灣機械出口國前3 大包含美國(占比26.6%)、中國(占比23%)、日本(占比7.8%)。美國和中國仍為台灣機械出口的前兩大市場,今年前7月台灣對中國機械出口小幅成長3.8%,出口金額40.7億美元;同期對美國出口則增加16.1%,出口金額47.2億美元。
> 2025-09-01
IEA上修供應預測!明年油市恐現 空前過剩 庫存增速料超疫情期
國際能源署(IEA)警告,隨著需求成長放緩而供應激增,明年全球原油市場恐面臨史上最大供應過剩,庫存累積速度甚至超越2020年新冠疫情封鎖期間的水準。
IEA在最新月報中指出,2026年非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國家的供應量預測小幅上修,且OPEC+由沙烏地阿拉伯領導的產量復甦速度加快,導致市場「供應遠高於需求」。IEA估計,2026年每日將累積296萬桶庫存,需求成長僅70萬桶/日,不到2023年成長步伐的一半。
今年以來布蘭特原油已下跌約12%,倫敦盤每桶報66美元附近,主因是OPEC+與競爭對手同步增產,加上市場憂慮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打擊全球經濟成長。油價走低為消費者帶來通膨緩解的喘息空間,也符合川普推動壓低燃料價格的政策目標,但卻可能衝擊產油國與能源企業財務。
> 2025-09-01
美國石油探勘井數量連增兩週 年底產油估創新高
全球第三大油田服務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 Inc.)報告表示,截至8月15日,美國石油與天然氣探勘井數量較前週持平為539座。其中,主要用於頁岩油氣開採的水平探勘井數量較前週持平為471座。探勘活動的增減會反映未來的石油產量,通常有3-6個月的落差,貝克休斯統計的探勘井是指為開發以及探勘新油氣儲藏所設的鑽井(鑽機) 數量。
美能源咨詢機構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 WoodMac)資深分析師烏特卡什·古普塔(Utkarsh Gupta)報告預計油井生產效率提升將推動美國原油產量在2025 年12月達到近1,360萬桶/日的歷史高點。但隨著油價下跌,預計美國產油商將加速今年大部分時間以來的鑽探和完井活動減少,預測到2026年第四季度美國原油產量將降至1,310萬桶/日。按年度計算,預期2025年美國原油產量平均為1,340萬桶/日,2026年為1,330萬桶/日。
> 2025-09-01
沙國對中國原油出口預期下滑 俄油出口轉向亞洲
多位貿易消息人士表示,沙烏地阿拉伯9月份對中國的原油出口將下降,從8月份逾兩年來的高點回落,因此前沙國上調油價。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的配額統計顯示,9月份對中國的出貨量將約為4,300萬桶,或每天143萬桶。俄羅斯的原油出口量仍保持相對較高,但出口目的地已發生變化,主要是因為俄羅斯於2022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所受到的制裁。
2020年歐洲接收了俄羅斯51%的原油和凝析油出口量。然而,這一數字在2024年降至12%,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11%。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一半以上原油流向土耳其。
俄羅斯對歐洲出口的下降被對亞洲和大洋洲出口的增加所抵消。2020年亞洲和大洋洲接收了俄羅斯41%的原油和凝析油出口,其中很大部分通過管道輸往中國。2024年亞洲和大洋洲接收了俄羅斯81%的原油和凝析油出口,中國和印度占據了絕大部分份額。
> 2025-09-01
SK On與福特合資的 肯塔基州電池廠啟動量產出貨
川普上任後大打「美國製造優先」政策,牽動汽車供應鏈布局,韓國SK集團旗下子公司SK On也赴美設廠,近日宣布正式啟動量產,盼藉由當地生產優勢,加速切入美國電動車市場。
SK On 8月19日宣布,在美國肯塔基州與福特合資組建的BlueOval SK電池廠,第一期廠房正式進入量產階段,首批生產的電池將用於福特F-150 Lightning電動皮卡及純電廂型車E-Transit,後續第二期廠房工程尚在進行,目前並無量產時間表。
川普以保護本國產業為由,對進口車祭出高額關稅,促使汽車供應鏈紛紛擴大在美投資。SK On除了位於肯塔基州的BlueOval SK電池廠,在喬治亞州也設有兩座工廠,並正在與現代汽車集團合建一座電池廠,預計2026年開始量產。
Blue Oval SK是福特與韓國電池生產商SK On共同投資的合資事業,於2022年7月成立,目標是在美建造三座電池廠,其中兩座位於肯塔基州,一座位於田納西州,斥資總經費16兆韓元( 約114億美元)。
> 2025-09-01
南韓在核電領域節節勝利! 成為全球原子能出口領頭羊、超越美法
南韓憑藉先進核電技術和多年施工經驗,正迅速成為全球原子能市場的重要競爭者。據分析,南韓在全球計劃及擬議中的核反應
堆項目中,有望贏得高達43%的訂單,未來十年可能成為最大的原子能出口國之一。
南韓首個海外核電項目巴拉卡(Barakah)核電站於2023年完工,價值200億美元,施工期間延遲有限,展現出南韓公司在核電
建設中的效率與可靠性。
南韓水電和核電公司(KHNP)近期更是在歐洲擊敗法國電力公司,成為價值180億美元兩座核反應堆項目的優先投標人,顯示
其海外出口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隨著氣候變化和能源需求上升,核能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角色日益重要。未來25年,全球核電投資可能高達9萬億美元,以翻倍核電裝機容量應對低碳電力需求。
相較之下,美國、法國和日本的核電發展多因歷史事故及政策阻力而停滯,突顯南韓在全球原子能出口市場的獨特優勢。
> 2025-09-01
全球EV電池供應過剩、 產能達需求逾3倍;價格跌
全球電動車(EV)用電池供應過剩,全球EV電池產能達需求的逾3倍,且預估到了2030年仍將達2倍以上水準,電池價格下跌。
因EV市場放緩、導致全球EV電池陷入供應過剩局面,全球EV電池產能(供應)達需求的3.4倍水準,而相較於有一定內需支撐的中國廠商持續增產、日韓電池大廠開始縮小投資計劃。美國高盛指出,2024年電池平均價格約為每KWh 111美元、較2023年下跌26%,且預估在2026年底之前可能下跌至約80美元。
報導指出,日本、美國等各國政府基於經濟安全保障的觀點、推動電池國產化,藉此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只是超乎預期的EV需求放緩、導致事與願違。Panasonic 7月投產的美國EV 電池新廠全面量產的時間從原先規劃的「2026年度末」變更為「未定」、主因主要客戶特斯拉(Tesla)銷售不振,且日產汽車等車廠也縮小對電池的投資。
> 2025-09-01
" 直接販售" EV違法 美國CNCDA狀告Sony / 本田
Sony/本田電動車(EV)合資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SHM)」已透過自家官網、在美國加州開放電動車「AFEELA 1」預購,並預計在2026年交車。不過加州新車經銷商協會(CNCDA)主張「直接販售(未透過經銷商販售)」電動車給消費者違反加州法律、已向加州法院狀告Sony/本田。
CNCDA 8月22日宣布, 已向加州法院狀告SHM 以及本田美國法人,CNCDA主張SHM透過官網「直接販售」電動車「AFEELA 1」給消費者、已違反加州法律,要求停止「直接販售」以及損害賠償。
加州法律規定,車廠以及相關公司禁止在銷售上和加盟體系經銷商相競爭,並自2024年起追加一項新條款,要求車廠在推出新品牌時、需透過新的或是現有的經銷商網路進行販售。
> 2025-09-01
中國需求放緩、 全球電動車銷量增幅半年來最小
市場研究機構Rho Motion 8月13日公布資料指出,2025年7月份全球電動車(包含純電車EV及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車PHV)銷售量較去年同月增加21%至160萬台,雖持續呈現增長,不過因中國需求放緩,增幅低於前一個月份(2025年6月份、年增25%)、創半年來(2025年1月以來、年增17.7%)最小增幅。
今年上半年期間,中國電動車銷量月平均增幅達36%、不過7月份僅年增12%至約100萬台。Rho Motion數據經理Charles Lester說明指出,這是因為中國政府暫停了以EV和PHV為對象的部分補貼。
另外,7月份歐洲電動車銷量暴增48%、北美增加10%、其他區域暴增55%。
關於今後的動向,Lester預估,8月以後、中國補貼制度的新資金將到位,預估中國將恢復為強勁成長,在美國的部分,因刪減EV購車/租賃的稅收抵免、預估需求將下滑。
> 2025-09-01
加拿大電動車降溫, Volkswagen電池廠前景受考驗
Volkswagen旗下電池公司PowerCo Canada 宣布,已與 Steelcon Group及Magil Construction Canada簽署合約,分別負責安大略省聖湯瑪斯市(St. Thomas)電動車電池廠鋼構與基礎工程。本計畫斥資70億加元、相當於210個足球場面積的超級工廠,將為加拿大最大電動車製造基地,於 2027年啟動生產。
雖聯邦政府承諾最多130億加元補助,確保電池廠落地,但電動車市場情勢卻日益嚴峻。據統計加拿大6月零排放車銷售量較去年同期下滑35%,消費者對高成本車款與不足充電基礎設施存疑慮,加上補貼政策逐步退場,使市場需求放緩,投資前景增添不確定性。
> 2025-09-01
小馬智行Robotaxi車輛 總數達500台 年底拚實現千台
據報導,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披露未經審計的2025年第二季財報,單季營收1.54 億元(人民幣, 下同),季增53.5%、年
增75.9%;毛利率16.1%;淨虧損3.82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為3,090萬美元;截至第二季末,公司現金等價物及長短理財投資為53.56億元。小馬智行創始人、CEO彭軍表示,目前Robotaxi數量已達到500台,非常有信心在今年底實現千台Robotaxi的目標。
小馬智行表示,隨Robotaxi業務商業化和量產落地,帶動公司整體營收持續上漲;而毛利率提升係因專注於Robotaxi等服務中的
高毛利業務,以降低毛利率的波動性;同時,公司在優化Robotaxi單位經濟效益方面也取得了扎實進展,例如車輛遠端協助員數量大幅減少、車輛保險下降等帶來的成本改善。
> 2025-09-01
比亞迪:仰望U9成中國首個交付 突破百台超跑
比亞迪旗下高端豪華品牌仰望汽車8月21日發布「仰望U9交付一周年陪伴報告」並指出,自2024年8月21日首台仰望U9交付,在過去一年內累計交付149台,成為中國首個達成百台交付的超跑,這不僅是仰望的里程碑,更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里程碑。
數據顯示,仰望U9於2024年10月26日以極速391.94公里/小時的紀錄,成為中國最速汽車;同年11月4日新車以7分17秒首戰紐北階段性成績;過去一年中,仰望U9累計行駛里程達59.7萬公里,相當於環遊中國20圈,單車最長行駛里程為1.56萬公里,相當於駕車從上海到北京12趟。
> 2025-09-01
小鵬汽車Q2虧損收斂; Q3交車量估年增逾1.4倍
小鵬汽車公布,今年第二季收入182.7億元(人民幣, 下同)、年增1.25倍,其中汽車銷售168.8億元、增長1.48倍,服務及其他銷售13.9億元、成長7.6%;毛利率17.3%、年增3.3個百分點,汽車毛利率為14.3%、升7.9個百分點;經調整後淨虧損收斂至3.85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12.2億元。第二季總交付量10.32萬輛、年增2.42倍。
展望第三季,小鵬汽車指出,汽車交付量預計11.3萬至11.8萬輛,年增約1.43倍至1.54倍;總收入預計196億至210億元,年增約94%至1.08倍。截至6月底止,小鵬汽車擁有共計677間門店,覆蓋224個城市;自營充電站網路擴展至2,348座充電站,包括1,304座小鵬S4及S5超快充站。
> 2025-09-01
中國汽車經銷商 H1僅三成達成銷售目標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8月18日發布《2025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僅30.3%的經銷商完成銷售目標,目標完成率低於70%的經銷商占比29%,目標完成率高於70%不足100%的經銷商占比40.7%。
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汽車經銷商虧損比例升至52.6%, 持平比例17.5%, 盈利比例29.9%。本次調查回收的有效問卷中,新能源獨立品牌的經銷商或代理商,占據29.5%的比例,與上年度相比,樣本量進一步擴大。
透過對比可以看出,新能源獨立品牌的經銷商經營狀況好於傳統燃油車品牌。新能源獨立品牌經銷商的盈虧情況分別為,盈利占比42.9%, 持平占比22.7%, 虧損占比34.4%;傳統燃油車品牌經銷商的盈虧情況分別為,盈利占比25.6%,持平占比15.8%,虧損占比58.6%。
> 2025-09-01
小米今年收入估增逾3成,全年汽車交付有信心達標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於業績電話會上透露,今年全年小米集團整體收入預計增長30%以上,對實現該目標充滿信心。盧偉冰並表示,小米預計今年智慧手機市場不會有太大增長,並擬於2027年進軍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盧偉冰表示,在強勁的汽車業務拉動下,小米預計將實現今年全年的整體目標。
盧偉冰指出,預計汽車業務下半年有望單季實現盈利,不過集團於2022至2025年上半年期間在汽車等相關創新業務的投入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下同)費用,故相關部分實現累計盈利仍有長路要走。他並強調,小米不會參與汽車價格戰、內卷,並且有信心達到全年35萬輛的交付目標。
> 2025-09-01
特斯拉Model Y L在中國上市,33.9萬人幣起9月交車
特斯拉中國8月18日於官方微博發布,旗下新款六座純電SUV(運動型多用途汽車)Model Y L即將登場,並發布影片展示了該車的內外設計,採用六座布局、全輪驅動、連續可變阻尼減振器,擁有751公里續航里程(CLTC)、4.5秒百公里加速,售價33.9萬元(人民幣, 下同) 起,預計9月交付。
Model Y L提供全新的星光金車漆(選裝價1.2 萬元),搭配19吋旋動機甲輪轂;車輛風阻係數低至0.216;提供六座布局,前排座椅具備通風功能,全車座椅加熱;二排和三排座椅可獨立電動放倒,軸距達到3,040mm,儲物空間高達2,539升;搭載18個特斯拉自研高級音響+1個低音炮。
Model Y L的起售價為33萬9,000元。特斯拉並提供多種金融方案,包括3年0息,首付9萬9,900元起;5年低息,首付4萬5,900元起。此外,經特斯拉車主或準車主推薦訂購,還可獲得8,000元車漆選裝禮金。
三種特享充電權益,價格1,299元起。